自流井區農usb團鄉新村聚居點效果圖
  飛龍峽風景區
  自建築設計流井釜溪夜景璀璨奪目
  元旦將至,在自貢市的“後花園”飛龍峽風景區內,水井灣集中居住點的主體工程已經接近尾聲。到了明年,水、電、氣將接入居住點,附近居民能夠入住這個集合便民中心、支票借款廣場、超市的“生態小區”。
  剛剛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暨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走出一條形態適宜、產城融合、城鄉一體、集約高效的新型城鎮化路子。自流井區作為四川丘陵地區市中區的典型代表,探索形成了“以全域規劃構築空間架構,以產業支撐引領全域發展,以主題建鎮增強太平洋房屋集聚效應,以制度創新放活內生動力”的全域城鎮化路徑。全域規劃:突出一盤棋的整體思維
  作為自貢中心城區,自流井區處於川南的幾何中心。雖然幅員面積小,但農村人口只占20%,而且農村全部位於城市近郊,具備了城鎮化的借貸先天優勢和條件。
  而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自流井選擇了全域城鎮化,以全域規劃構築空間架構,以做大產業支撐全域發展,以主題建鎮增強集聚效應,以制度創新放活內生動力,提升城鎮化水平,使全轄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福利的供給水平實現城鎮化。自流井區委書記龍騰鑫在自流井區城鎮化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城鎮化不是單一的造城、不是單一規模擴張,而是綜合的區域發展和城市發展戰略,‘全域城鎮化’突出了全域一盤棋的整體思維。”
  龍騰鑫介紹,自流井區通過各專項規劃,構建了“三個中心、一軸線、三片區、的總體城鎮構架,並統籌規劃各鄉鎮產業發展、土地利用、人口分佈、新村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在空間佈局上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以縣鄉交通路網為軸線、以各鎮鄉為承接、以農村新型居住形態為延伸的階梯式、層級式、網狀式城鎮體系,有效實現了城市空間佈局的優化和功能延伸拓展。
  “通過借助樂自高速、通港大件路等外部骨幹道路,完善提升轄區公路網,全面升級改造縣鄉公路,並配套產業園區道路、農民集中居住區道路和旅游環線公路,實現骨幹路網鎮鄉連接線和主要聚居點到2017年達到公交化水平,形成外聯內暢的幹線公路網絡,實現城鄉交通一體化。”據他介紹,通過實施城市路網改造工程,自流井區形成了城市半小時快速通道,而農村信息服務工程和城鄉水電氣管網、網絡等設施的改造,也為全域城鎮化發展提供基礎設施上的保障。
  產城融合:三大中心成為城鎮化的支柱
  今年11月30日,在自流井區綜合物流中心,自貢市舉行的2013年第四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暨西南(自貢)無水港開工大會上,集中開工了27個項目。據自流井區政府區長張序介紹,該項目涉及基礎、產業、社會事業和民生改善各個方面,總投資117億元,2013年計劃投資14億元。從長遠發展來看,占地面積2720畝西南(自貢)無水港項目全部建成運營後,近期年交易額可達200億元,遠期可達350億元,年直接實現稅收1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實現稅收50億元以上,成為集臨港工業、專業市場、冷鏈加工、物流配送、電子結算、國內外貿易等業態於一體的大型物流港口和輻射西南的糧油及農副產品交易平臺,成為立足川南、面向西南的綜合物流服務園區。
  “城鎮化必須有產業支撐。”張序強調,自流井區加快建設“三大中心”,全力建設輻射川南的現代商貿中心、全市最大的物流中心、獨具特色的休閑旅游中心,打造支撐區域發展的三個核心增長極,構建起了全域城鎮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此外,自流井區還通過“產業新城”的建設,為全域城鎮化吸納就業、集聚人口、完善功能、促農增收提供產業和平臺支撐。
  在商貿、物流、旅游等支柱產業發展上持續發力,目前自流井區城鎮化率已達到80%以上,人均GDP達到6.78萬元,與此同時,生產總值達到255億元,其中“三大中心”僅2012年就引進項目18個、總投資近300億元,對全域城鎮化提供了有利的產業支撐。
  主題建鎮:每個小鎮都是一幅風情畫
  精緻、特色,將自流井的每一個小鎮串聯起來,就有一種移步換景的感覺。自貢市自流井區區委農辦主任張維綱告訴華西城市讀本記者,自流井區因地制宜,每個小鎮都有不同主題,農團鄉定位旅游特色風情小鎮,仲權鎮主打民俗文化與運動休閑小鎮,榮邊鎮發展百花匯休閑小鎮,漆樹鄉打造休閑農耕體驗小鎮,有效避免了城鎮化建設中的同質化。
  作為自貢市的“後花園”和“天然氧吧”,憑藉80%以上的森林覆蓋率,位於2A級風景區飛龍峽內的農團鄉打造起了生態旅游小鎮。“國家不是都要求城鎮化建設要融入大自然,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嘛。”農團鄉鄉黨委書記趙義全說,基於自貢市委市政府的主體佈局和區委區政府“三中心一新城”的路徑,農團鄉以全域旅游化帶動城鎮化,在業態方面,從傳統農業向休閑旅游業轉變,促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用整鄉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建設,改變農民居住環境和形態,實現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全鄉1500多戶,有800多戶參與拆遷,已經有300多戶到建新點居住。”趙義全說,按照全區規劃,鄉裡還發展“開心農場”、花卉苗木及特種藥材基地,幫助農民實現產業化經營,提高收入。此外,投資4.32億狸狐洞水庫也落到農團鄉,設計總庫容1103萬立方米,供水人口5.89萬人,不僅能滿足附近鄉鎮農業灌溉用水缺口,還能為周邊村民提供優質水源解決人畜飲水問題。水庫建成蓄水後,還將為景區增添旖旎的山水峽谷風光。
  據統計,主打旅游的農團鄉,每年游客高達五六十萬,為當地特色農家樂提供了市場,區里對農戶展開集中培訓,提高服務水平,打造“舌尖風情”,用叫化雞、井水腊肉、泉水豆花……來勾起游客的鄉情。
  在這種主題建鎮思路的理念下,自流井區積極引導農民適度規模聚集,並通過徵地拆遷、增減掛鉤和新村建設項目,加快新農村綜合體、新村集居點和新農家大院等農村新型居住形態建設,綜合配套文化、衛生、有線電視、網絡等公共服務設施。“人口分佈結構的優化,提高了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了農民生產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
  制度創新:打破城鄉二元結構
  城鎮化離不開制度保障,自流井在實踐中始終堅持以制度創新突破資源要素流動障礙,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在改革中放活城鄉發展的內生動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同時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打破農民和市民的身份界限,探索建立城鄉一體的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助力全域城鎮化的加速發展。
  在農團鄉東升村水井灣集中居住點,一樓一底、前庭後院的花園小洋房正在這裡集中開建,農團鄉的43戶居民選擇在這裡集中建房,由於公路網的升級,這裡開車到市區也不過30多分鐘時間。集中居住,農業產業也在周圍集聚,農民則華麗轉身為產業工人,在家門口創業。“如果我們一天不把蘑菇運下山,市區的蘑菇就要漲一兩塊。”通過產業化經營,自貢市區70%的蘑菇都產自農團鄉古常林所在的專業合作社,目前這裡已經是國家級農業示範基地,合作社正在為蘑菇申報綠色認證。古常林笑著說,今天的紅火局面全靠政策支持。
  “在239個合作社成員的努力下,今年整個合作社的產值就有1000多萬,現在每個合作社成員家裡都有車子了。”古常林透露,自己每年純收入在20萬左右,而他們過去一家人種一年地都只有1000元不到。
  不難想象,自流井人通過規劃引領、產業支撐、城鎮建設、制度創新等路徑,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勢必為自流井區全域城鎮化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巨大動力,勾勒出有山、有水、有人家的現代城鎮風情畫。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李慶 宦小淮(圖由受訪部門提供)  (原標題:全域城鎮化 自流井全域發展新畫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q06bqbja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